作者:魏永明(飞漫软件 CEO)

这篇文章谈谈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也是值得一谈的话题。

成功的操作系统商业模式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成功的操作系统商业模式。

最早的时候,操作系统这类基础软件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贩卖许可证。MS-DOS 以及 Unix 操作系统都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早期的 MS-DOS 操作系统,一个副本的许可证价格超过了 20 美金。自 80 年代后期开始,IBM 在所有 PC 中预装 MS-DOS,从而让微软赚取了第一桶金。后来微软相继开发了 Windows 3.1、Windows 98/98/XP、Windows 7 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 Windows 10,单个副本的许可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今天已高达 100 美金。

和操作系统相比,服务器类软件的许可模式更加复杂一些,比如 Oracle 数据库、Windows Server 服务器操作系统,其单个许可证的价格还和软件允许的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量有关,或者和服务器的处理器内核数量有关。这本质上仍然是贩卖许可证的商业模式,不同在于,许可的内容从实际运行的软件副本变成了某项功能或者技术指标。也就是说,为了让软件的价值最大化,软件作者或者厂商,可以自行决定商业许可的定价策略——只要市场接受即可。

另外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以 macOS、iOS 等操作系统为代表。苹果的商业模式和微软截然不同,苹果公司几乎所有的基础软件都是随硬件产品附赠的,且这些基础软件只能运行在自家的产品中。表面上看,这些软件是免费的,但众所周知,苹果硬件产品的毛利很高。实质上,苹果只是将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价值体现在了硬件产品的价格上了而已。国内经常有媒体说 iPhone 的毛利很高(70%以上)。如果只算硬件,苹果产品的毛利的确很高,但如果将 iOS 以及其中免费提供的效率软件(如 Pages)等以合理的成本计算在内,iPhone 的毛利应该在 50% 左右,也就相对合理了。

微软一直很羡慕苹果的这种商业模式,所以也尝试自己设计硬件,如 Surface 平板电脑,但始终不温不火。目前看来,苹果的这种封闭生态下的商业模式几乎无法复制,所以也不是我们构建操作系统商业模式可以参考的样板。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仍然可以参考,比如在政府的基础软件国产化替代市场中,政府就可以专门成立一家公司,仿照苹果,把硬件和软件一起搞定。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本文展开讨论。

2000 年前后,开源软件开始流行,贩卖许可证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谷歌利用开源免费的 Android 操作系统,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的绝对优势地位,并通过捆绑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包,将谷歌服务嵌入到了海外所有的安卓手机里边(国内幸免),从而让安卓成为谷歌的流量入口,而谷歌则继续通过其搜索引擎提供的广告服务来赚钱。

最近,著名的 Red Hat 公司被 IBM 以高达 340 亿美金的价格收购,而 Red Hat 公司一直基于开源的 Linux 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器端以及云计算方面的增值服务。根据最近的一篇媒体报道,在开源软件基础上构建商业模式并达到年营业额上亿美元的商业公司有 38 家。

显然,基于开源软件构建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成功案例会越来越多。这对贩卖许可证的传统商业模式构成了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威胁那些基于传统商业模式的软件公司的地位。

Android 这种间接商业模式的成功,让很多做基础软件的公司对贩卖许可证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怀疑。坊间(包括我)一度认为,未来所有的基础软件都将是开源和免费的。甚至微软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和潮流,一方面通过免费升级盗版 Windows 到正版 Windows 10 来巩固用户基础,一方面发力云计算服务,通过云计算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却要改变这个故事的发展路径。

其一,谷歌因为在安卓手机中捆绑 GMS 而受到欧盟调查,最终被欧盟开出了 43 亿欧元的罚单。这个罚单金额超过了谷歌的承受力,谷歌痛定思痛,决定从 2019 年起改变 Android 的许可模式,从免费向收费过渡,所有在欧洲解锁的安卓手机和平板电脑,要收取最高达 47 美金的许可费。

其二,Oracle 宣布从 Java JDK 11 开始,将不再提供免费的 LTS(长期支持服务)。要知道 Oracle 可是除微软之外的,从传统许可证商业模式上受益最多的软件公司之一,而且又花巨资从 Sun 手中收购了 Java,从 MySQL AB 公司手中收购了 MySQL。显然,Java 和 MySQL 最终成为收费软件,将是未来某天会发生的事情,迟早而已。

其三,MongoDB 公司修改 MongoDB 软件的许可证,从 AGPL 调整为自己定义的 SSPL(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服务器端公共许可证)。这个事情在开源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对 MongoDB 公司表达了不满。AGPL 是 GPL 适用于服务器端软件的版本,使用 AGPL 许可证,有助于开源软件构建商业模式。根据 AGPL 条款,如果一家云计算厂商提供了基于 MongoDB 的云服务,一旦修改了 MongoDB 的源代码,就必须同时向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提供下载修改版 MongoDB 源代码的机制。如果该云计算厂商不能遵循 AGPL 条款公开源代码,则可选择转向使用商业许可。根据 MongoDB 公司的说法,AGPL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司的利益,但某些亚洲的云计算厂商开始钻 AGPL 条款的漏洞,从而逼迫他们修改新版本 MongoDB 的许可证到 SSPL。这个漏洞很简单:如果不修改 MongoDB 的源代码,那就不必在开源和转向商业许可证间做二选一的选择。

根据最近出现的这些事件,我趋向一个判断,基础软件开源的趋势不会变,但基础软件最终会回归到最简单直接的商业模式:贩卖许可证。

但遗憾的是,这个模式在中国却没有形成主流,而且副作用特别特别明显: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到现在也没有诞生一家优秀的基础软件公司。

中国特色的魔咒

为什么传统贩卖许可证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行不通?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分析过原因,这里再总结一下。

国内用户(包括企业用户)用盗版用惯了,没有形成软件付费的习惯。就算愿意为软件付费,也不愿意按照传统许可证的模式和软件作者交易。本质上,中国人愿意为实实在在的硬件按数量掏钱,但对软件这种可以随意复制的无形资产,中国人是贬低其价值的。

在我经营飞漫软件的十几年间,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能不能“买断”。这里所说的买断,就是一次性支付一笔许可费用,获得许可的客户就可以随便使用,可以不计实际使用的副本量。

对飞漫这种小公司来讲,买断模式可以一次性多收一点钱,可以缓解现金流,有一定的好处。公司的销售人员,也乐于用买断模式和客户成交,毕竟提成拿得快啊。但长远看来,买断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客户做一个少一个!后来我们复盘,发现有那么几个上市公司,当年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 MiniGUI 的买断许可。显然,买断这种商业模式无异于自杀。所以,从飞漫重启 MiniGUI 业务的 2018 年开始,不针对任何客户提供买断许可,就成了飞漫的铁律。

以“买断”这种贬低软件价值的方式成交,对用户也是有害的。软件作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收入和利润,就没有动力去继续开发新的特性。尤其对基础软件来讲,开发投入大,形成收益的路径长,若没有持续的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手中的老版本将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改进,客户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

我也曾听闻,国内某些大公司从小公司购买软件时,会按照软件代码的行数来计价,比如一行代码两块钱。但是同一个大公司,如果从海外公司那里购买软件,则会老老实实按照软件公司的许可政策来付费。

大概是因为,中国的人脑袋没有老外值钱。

2018 年,这种不尊重无形资产价值,贬低软件价值的思想,如同埋伏在身体里边的一道魔咒一般,终于露出了发炎化脓的征兆:中兴被禁运事件导致企业停摆,损失惨重。

一时间,自主芯片、自主操作系统的呼声很高。但芯片好说,做出来了一个个卖钱就行,但软件呢?做出来了,价值得不到认可,企业得不到发展,建设所谓的“国产基础软件生态”更是纸上谈兵,到头来仍然会受人制约。

所以,比芯片更难的是操作系统这类基础软件,因为首先要改变的是人心,那些从心底里贬低软件价值的中国特色。但所谓“青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岂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得了的?

理想的操作系统商业模式

由于操作系统的特殊性,如果操作系统做得好,应该可以获得行业里的最大利润。在云计算大行其道的今天,理想的操作系统商业模式有如下几点:

  1. 传统贩卖许可证模式下的商业许可收入。

  2. 开发工具产生的商业许可收入。

  3. 通过在操作系统(或者开发工具)中集成云服务,从云服务中获得收入。

  4. 建立软件商店,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从中获取收入,并借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也就是说,把能赚钱的地方全部设计用来赚钱。为了市场推广,我们可以利用开源模式,或者免费模式,但不应该放弃传统的贩卖许可证模式。

当然,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首先建立在操作系统产品本身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在操作系统巨头高度垄断的今天,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能否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其实不取决于商业模式,而首先取决于产品本身。

因此,国产操作系统任重道远啊!


加载对话